拓跋权贵

魏明帝曹叡之(三)西抗孔明(一)



按史载诸葛亮以统帅身份出征,主导战事是到了魏明帝时期,换句话说跟诸葛亮在用人、选将、出兵与否方面杠正面的是曹叡,而不是曹操、曹丕。

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:街亭之战

一伐发生在明帝太和元年十二月,实际的起点是新城太守孟达突然反了,明帝命骠骑将军司马懿讨伐孟达,于次年太和二年春正月就迅速剿灭了孟达并斩首。

孟达当初归降魏文帝曹丕的时候是很得宠爱的,称其为【"将帅之才也"、"卿相之器也"】,又亲自写信给孟达把他比作【“伊挚、百里、乐毅、虞卿、陈平】,总之怎么美,怎么夸,甚至认为前面的什么百里、乐毅、虞卿都不算什么,我们两的感情比他们更深【孤今於卿,情过於往】所以赐给你宝马、器物以显示我对你的忠爱........然后孟达就到了谯见了曹丕,众人见【进见闲雅,才辩过人】莫不属目。曹丕更是与孟达同坐一辆车,并牵着孟达的手【时众臣或以为待之太猥】,更让群臣不得其解的是曹丕还让孟达领新城太守,把西南方重任交给他【又不宜委以方任】,群臣劝诫也不听,曹丕认为孟达不会反。孟达这人能说会道,所以不仅深得曹丕喜爱,和当时的桓阶、夏侯尚也走的很近。但随着桓阶、夏侯尚、曹丕陆续死亡后,孟达因自己是外来者客居他乡,失去了亲近的朋友变的不安起来【又与桓阶、夏侯尚亲善,及文帝崩,时桓、尚皆卒,达自以羁旅久在疆埸,心不自安。】


而另一边的蜀国,建兴三年(225年)魏黄初六年,此时曹丕还活着。诸葛亮在汉阳县时,降者李鸿见到诸葛亮说:“之前路过孟达处,正好看见王冲从南边来,王冲对孟达说自孟达离开之后,明公(诸葛亮)恨之切齿,想诛杀孟达妻子及子女,无奈刘备不同意。而孟达回答说"诸葛亮知道来龙去脉,不会这么做的",最终没有听信王冲的话。孟达还是仰仗明公(诸葛亮)的。”

(王冲何人?为什么去魏?显然不是《费诗传》说的那么简单。)

《费诗传》【建兴三年,随诸葛亮南行,归至汉阳县,降人李鸿来诣亮,亮见鸿,时蒋琬与诗在坐。鸿曰:"间过孟达许,適见王冲从南来,言往者达之去就,明公切齿,欲诛达妻子,赖先主不听耳。达曰:'诸葛亮见顾有本末,终不尔也。'尽不信冲言,委仰明公,无复已已。"】

李鸿跟诸葛亮说了这么一通之后,诸葛亮决定给孟达去书信,虽然费诗反对,但是阻止不了诸葛亮要跟孟达通信的决心。诸葛亮反应很快,当听闻李鸿的一通话之后,他就明白孟达是个可以利用的人【亮欲诱达以为外援】。于是,诸葛亮写信给孟达,首先肯定了孟达对自己的信任,然后说了些宽慰的话,说他知道孟达之所以叛逃到魏是因为被刘封侵害的。又澄清了王冲对自己的“污蔑”感谢孟达没有听信王冲的话。然后说我们还会再联系的.......于是乎,失去桓阶、夏侯尚、曹丕的宠爱的孟达,再一次看见了曙光,他伸出手准备接过诸葛亮给他的橄榄枝,但他不知道的是那其实是诸葛亮给他的一枚糖衣炮弹。

【亮谓琬、诗曰:"还都当有书与子度相闻。"诗进曰:"孟达小子,昔事振威不忠,后又背叛先主,反覆之人,何足与书邪!"亮默然不答。】

【亮欲诱达以为外援,竟与达书曰:"往年南征,岁【未及】末乃还,適与李鸿会於汉阳,承知消息,慨然永叹,以存足下平素之志,岂徒空讬名荣,贵为乖离乎!呜呼孟子,斯实刘封侵陵足下,以伤先主待士之义。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,云足下量度吾心,不受冲说。寻表明之言,追平生之好,依依东望,故遣有书。"达得亮书,数相交通,辞欲叛魏。】

孟达最终没有接到橄榄枝,一如史载所云

《明帝纪》【二年春正月,宣王攻破新城,斩达,传其首。】他被糖衣炮弹炸飞了,头都没了。

《费诗传》【魏遣司马宣王征之,即斩灭达。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,故不救助也。】

然而事实真是因为【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,故不救助也】吗?显然不是。《三国志》避讳诸葛亮设计孟达的来龙去脉,按《晋书 宣帝纪》

【达于是连吴固蜀,潜图中国。蜀相诸葛亮恶其反覆,又虑其为患。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,亮欲促其事,乃遣郭模诈降,过仪,因漏泄其谋。达闻其谋漏泄,将举兵。帝恐达速发,以书喻之曰:"将军昔弃刘备,讬身国家,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,任将军以图蜀之事,可谓心贯白日。蜀人愚智,莫不切齿于将军。诸葛亮欲相破,惟苦无路耳。模之所言,非小事也,亮岂轻之而令宣露,此殆易知耳。"达得书大喜,犹与不决。】

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诸葛亮就【恶其反覆】,想借刀杀人灭了孟达,所以派了郭模诈降,泄露给孟达的死对头申仪,为的就是让魏派人剿灭孟达【亮欲促其事,乃遣郭模诈降】。孟达听闻自己和诸葛亮谋划的事泄露了,所以才举兵反。

所以,孟达突然举兵反叛,有两个原因:

1、是厚爱他的桓阶、夏侯尚及曹丕相继死亡,他一个外来户又久在疆场,内心越来越不安。

2、正欲寻求亲密合作伙伴时,看见了诸葛亮递来的“橄榄枝”于是就决定举兵,在新城这个魏、吴、蜀三家边境上搞事情。

然而,他没想到的是,从一开始他就被设计了。孟达必死的,但他在死之前对于诸葛亮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牵制曹魏的兵力。如《隆中对》所言【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】。但世事无常,荆州之军已经不存在了,唯有【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】。

《后主传》【五年春,丞相亮出屯汉中,营沔北阳平石马。】

建兴五年,也就是太和元年春诸葛亮就屯兵在了汉中,但直到同年十二月,孟达起事,诸葛亮才正式出兵。孟达起事和诸葛亮出祁山可以认为是几乎同时,前后差不了几天。

《后主传》【六年春,亮出攻祁山,不克。】

《明帝纪》【蜀大将诸葛亮寇边,天水、南安、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。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,并进兵。右将军张郃击亮於街亭,大破之。亮败走,三郡平。丁未,行幸长安。】

注引(【魏书曰:是时朝臣未知计所出,帝曰:"亮阻山为固,今者自来,既合兵书致人之术;且亮贪三郡,知进而不知退,今因此时,破亮必也。"乃部勒兵马步骑五万拒亮。】)

作为“防守方”的魏,面对诸葛亮率领的蜀大军时明帝曹叡的用人、选将就显得很重要了。

《曹真传》【诸葛亮围祁山,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反应亮。帝遣真督诸军军郿,遣张郃击亮将马谡,大破之.....三郡皆平。】

《张郃传》【诸葛亮出祁山。加郃位特进,遣督诸军,拒亮将马谡於街亭。谡依阻南山,不下据城。郃绝其汲道,击,大破之。南安、天水、安定郡反应亮,郃皆破平之。】

《郭淮传》【太和二年,蜀相诸葛亮出祁山,遣将军马谡至街亭,高详屯列柳城。张郃击谡,淮攻详营,皆破之。】

《诸葛亮传》【六年春,扬声由斜谷道取郿,使赵云、邓芝为疑军,据箕谷,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。亮身率诸军攻祁山,戎陈整齐,赏罚肃而号令明,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叛魏应亮,关中响震。魏明帝西镇长安,命张郃拒亮,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,与郃战于街亭。谡违亮节度,举动失宜,大为郃所破。亮拔西县千馀家,还于汉中,戮谡以谢众。】

《赵云传》【明年,亮出军,扬声由斜谷道,曹真遣大众当之。亮令云与邓芝往拒,而身攻祁山。云、芝兵弱敌强,失利於箕谷,然敛众固守,不至大败。】

《马良传》附《马谡传》【建兴六年,亮出军向祁山,时有宿将魏延、吴壹等,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,而亮违众拔谡,统大众在前,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,为郃所破,士卒离散。亮进无所据,退军还汉中。】

《王平传》【建兴六年,属参军马谡先锋。谡舍水上山,举措烦扰,平连规谏谡,谡不能用,大败於街亭。众尽星散,惟平所领千人,鸣鼓自持,魏将张郃疑其伏兵,不往偪也。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,率将士而还。】

《华阳国志 刘后主传》【六年春,丞相亮扬声言由斜谷道取郿,使镇东将军赵云、中监军邓芝据箕谷为疑军。魏大将军曹真举众当之。亮身率大众攻祁山。赏罚肃而号令明。天水、南安、安定三郡叛魏应亮,关中响震。魏明帝西镇长安,命张郃拒亮。亮使参军襄阳马谡、裨将军巴西王平及张休、李盛、黄袭等在前,违亮节度,为郃所破,平独敛众为殿。而云、芝亦不利。】

根据以上各传纪记载,街亭之战面对诸葛亮前锋马谡的主力是张郃。赵云、邓芝作为疑军在箕谷口(斜谷口)钳制曹真军。另一边诸葛亮亲自率军攻祁山,魏三郡反。于是明帝派张郃拒亮这一线,诸葛亮又以马谡作为先锋,然而马谡到底是纸上谈兵,没有打过仗,到了街亭听闻魏将张郃到来,临阵恐慌、举措烦扰,没有在山下据守城池,反而舍弃水上山,结果被张郃断了汲道,蜀军没有“断陇”反而被张郃“断水”了,随后张郃军进攻、大破马谡军【为郃所破,士卒离散】,兵、将各顾各逃跑,也不听军令了。郭淮那边同时攻破了高详的军营。唯有王平率领千人稳步撤退,张郃怀疑后方有伏兵,所以没有追击,所以王平才得以全身而退。张郃的判断是正确的,事实上按《诸葛亮传》注引《袁子》【亮之在街亭也,前军大破,亮屯去数里,不救】当时街亭一战,前锋马谡被破,而诸葛亮的大军就在后方数里,只不过张郃军不追击,诸葛亮就不会动,等到马谡、王平等归队再撤退。魏军成功占领了街亭,进军陇右,此时战局彻底逆转。而诸葛亮则彻底失去了以强胜弱的战机,进无所据,只能带着西县千馀家随军队迁徙到蜀,并掳走了天水人姜维。


一伐诸葛亮的本意是想“断陇”,切断陇右通道,让魏救兵到不了陇右,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占领陇右,三郡已经响应诸葛亮,天水、南安的太守都弃郡东下逃跑了,而陇西太守游楚依然坚守,游楚也清楚若要彻底占领天水、南安、安定就需要断陇,所以他对蜀将说“若救兵不到一个月内陇西不攻自破”。所以蜀军就差扼守街亭这个咽喉要地,那么围绕断陇这个目的,他需要马谡做的就是率领众军为前锋,据守街亭,阻止张郃军杀入陇右。然而现实是自己坐镇西线却不在前线指挥,马谡又不给力,看见魏军杀来了就吓的丢城跑上山了,结果让张郃军杀入了陇右,蜀军全线溃败,功亏一篑,前面所占领的二郡也相继平定。

《张既传》引《魏略》【太和中,诸葛亮出陇右,吏民骚动。天水、南安太守各弃郡东下,楚独据陇西,召会吏民,谓之曰:“太守无恩德。今蜀兵至,诸郡吏民皆已应之,此亦诸卿富贵之秋也。太守本为国家守郡,义在必死,卿诸人便可取太守头持往。”吏民皆涕泪,言“死生当与明府同,无有二心”。楚复言:“卿曹若不原,我为卿画一计。今东二郡已去,必将寇来,但可共坚守。若国家救到,寇必去,是为一郡守义,人人获爵宠也。若官救不到,蜀攻日急,尔乃取太守以降,未为晚也。”吏民遂城守。而南安果将蜀兵,就攻陇西。楚闻贼到,乃遣长史马颙出门设陈,而自於城上晓谓蜀帅,言:“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,一月之中,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;卿若不能,虚自疲弊耳。”使颙鸣鼓击之,蜀人乃去。后十馀日,诸军上陇,诸葛亮破走。】

《陈泰传》【维若断凉州之道,兼四郡民夷,据关、陇之险,敢能没经军而屠陇右。......大将军司马文王曰:"昔诸葛亮常有此志】

蜀军战败的结果是:马谡被杀,向朗因为马谡逃亡知情不报,也被免官。赵云因为以优势兵力却【失利於箕谷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。诸葛亮因用人不当【授任无方】自贬三等。如诸葛亮自己说的【大军在祁山、箕谷,皆多於贼,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,则此病不在兵少也,在一人耳。】这个人就是诸葛亮自己,三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有将而不用,必败。他没有记住刘备的劝告【马谡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】而【违众拔谡】想提拔自己一向赏识的马谡,造成了大败。其次,诸葛亮没有亲临街亭前线,导致没有及时处理马谡的错误。此战之后,诸葛亮重用王平,加拜为参军,进讨寇将军。此后每次作战,诸葛亮必在军中亲临前线,然而一伐也是蜀军行动离蜀国境最远的一次。而此次战败更让诸葛亮清楚的认识到蜀、魏之间的差距,不仅仅是国力、兵力、物资,还有将领。

反观明帝曹叡这边的用人,他先是派出了大将军曹真督关右,驻军郿迎战赵云、邓芝军。又急调来了本屯兵荆州的左将军张郃迎战主力诸葛亮军,用人、选将方面,曹叡更胜一筹。毕竟综合考量,张郃自曹操时代起就常年面对各位蜀将,对蜀及西线地理更加了解,其次这种宿将是马谡这种初出茅庐的人不能比的。倘若,诸葛亮选择的不是马谡,而是魏延、吴懿相信还能看一场精彩的对决,但是马谡连看的意义都没有,因为马谡和张郃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将领,一个久经沙场,一个纸上谈兵。此战对张郃来说不算他人生中的什么大战役,也不是最艰难、最危急的战役,但对马谡来说却是致命的,对诸葛亮、赵云、邓芝来说却是人生的污点。其次,亲征坐镇长安,增加了魏军的士气。也是从一伐之后开始,诸葛亮重新审视魏方【於是考微劳,甄烈壮,引咎责躬,布所失於天下,厉兵讲武,以为后图,戎士简练】。

to be continued

评论(14)

热度(28)
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